吉林中药学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192分及对应位次
时间:
吉林 专业介绍
在吉林招生中药学专业的大学有:通化师范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中医药大学、大连大学、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大学。其中通化师范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415分、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612分、其中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为:359分。
吉林中药学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
1、在吉林通化师范学院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15分、对应的位次为50346。
2、在吉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2分、对应的位次为4829。
3、在吉林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59分、对应的位次为23744。
4、在吉林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16分、对应的位次为22395。
5、在吉林大连大学中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80分、对应的位次为31869。
院校名称 | 招生方向 | 学科 | 批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方向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历史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72 | 22330 | ||
长春科技学院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32 | 71662 | ||
山西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488 | 29674 | ||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276 | 79855 | ||
梧州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423 | 48018 | ||
吉林医药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不招色弱色盲) | 437 | 43951 |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色盲色弱限报) | 521 | 21177 | |
沈阳药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学制5年)(日语强化班)(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非英语不宜报考。日语零基础,第一年日语基础学习。本溪市南校区就读) | 562 | 12600 |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历史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98 | 19146 | ||
新疆和田学院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250 | 81647 |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地方专项计划)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地方专项计划)(不招色盲色弱) | 466 | 35708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色弱、色盲不予录取) | 516 | 22395 | |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45 | 68931 | ||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192 | 83071 | ||
齐鲁理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390 | 57559 | ||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48 | 68295 | ||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 | 专科批 | 中药学 | 280 | 29299 |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47 | 68501 | ||
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 历史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43 | 25413 | ||
广东药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不招色盲色弱) | 509 | 24122 |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59 | 65673 |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530 | 19139 |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 | 509 | 24122 | |
长春科技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382 | 59735 |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01 | 76997 | ||
南京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565 | 12033 |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中药学 | (临床中药学方向)(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486 | 30222 |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07 | 28178 |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物理 | 专科批 | 中药学 | (不招色盲色弱) | 359 | 65673 | |
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 | 历史 | 专科批 | 中药学 | 347 | 25028 |
中药学专业介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