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广西高考 >广西大学介绍 >广西优势专业 >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广西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是多少?如何查询?

时间: 广西 优势专业

五米高考小编为考生和家长详细说一说如何通过教育部官网、各省教育考试院及高校招生简章查询招生代码,重点列举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广西的本科批次代码及专业代码,并提醒考生注意区分同一院校不同批次的代码差异。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广西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学科专业名称专业招生代码
13987历史法学002
13987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10
13987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026
13987物理软件工程016
13987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11
13987物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18
13987物理土木工程017
13987物理电子信息工程013
13987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022
13987物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19
13987历史国际经济与贸易001
13987历史人力资源管理009
13987历史英语004
13987物理园林031
13987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12
13987历史汉语言文学003
13987历史广播电视学005
13987历史财务管理008
13987历史会计学007
13987物理人力资源管理030
13987物理水利水电工程021
13987物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15
13987物理制药工程023
13987历史工商管理006
13987物理工商管理027
13987物理环境工程024
13987物理会计学028
13987物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020
13987物理通信工程014
13987物理护理学025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广西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广西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广西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广西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025年在广西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官网

步骤:登录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广西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报考建议

充分利用志愿填报资源:参考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以及各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的权威信息,还可借助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资源,为志愿填报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提前批代码特殊要求: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广西有军校、公费师范生等提前批招生,代码可能与普通批不同(如0852-提前批),需关注录取批次限制。

专业+院校省份:直接填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专业”组合代码,无调剂风险,但需核对专业选科要求(2025年理工类专业普遍限选物理+化学)。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介绍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坐落于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世界美食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位于两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地域,三面环水,园林式校园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人文化交相辉映。学院创办于1998年,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

学院举办方——百年名校扬州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现设有文法系、经济管理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土木电气工程系、化工与医药系、旅游与艺术系、基础部等7个系(部),3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在专业建设、授课师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施等方面,充分共享校本部资源,其中主讲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5%以上。近年来,学院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自有教师队伍,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建立“讲席教授”制度,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20多人,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7.31%;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1项);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司法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