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大学介绍 >大学点评 >

2025年咸阳师范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大学点评

咸阳师范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咸阳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咸阳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九条  录取工作按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采取网上远程录取的方式进行。
第十条  新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监督”的体制,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劳,择优选拔人才。
第十一条  新生录取对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各专业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控制在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之内,具体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准。录取时,学校将根据生源状况,在相应省际之间经相关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对招生计划做适量调整。
第十三条  对于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的选考科目按照各自省份教育考试院公布选考科目执行,若某些专业按选考科目录取生源不足时,我校参照该省教育考试院的政策规定执行。
江苏省考生录取必备条件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为准;考生进档后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排序确定考生专业,考生投档成绩及等级相同时,则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排序,确定专业;体育教育和艺术类专业考生的选测等级按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对享受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加分投档的考生,学校按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对进档考生根据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按照分数分科类划定录取分数线。
第十六条  普通文理类考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照考生位次进行专业录取参考; 非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照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成绩顺序作为录取参考。
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及身体条件等综合考虑安排专业;对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第十七条  英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英语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合格。若所在省份组织有口语考试工作,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级招生办(考试院)组织的英语口试,且成绩合格;其余专业不限制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以英语作为公共外语语种安排教学。
第十八条  体育教育专业的录取原则:对进档考生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及位次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第十九条  艺术类专业采用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
1.除播音与主持艺术外的专业:对进档考生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及位次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进档考生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成绩相同时按照专业课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第二十条  陕西省职业教育单招本科专业录取原则:
考生在文化课过省统考分数线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按照文化课统考成绩从高分向低分录取,文化课统考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专业技能考核成绩较高的考生,在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都相同时,则分别按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咸阳师范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数据科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数字经济(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舞蹈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秘书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金融数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书法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历史学历史学类
历史学(本科)历史学历史学类
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材料化学(本科)工学材料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国际商务(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地理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应用心理学(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广告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特殊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社会工作(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经济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咸阳师范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咸阳师范学院录取结果一般在投档后3-10个工作日可查询,具体时间因批次审核进度、退档处理等因素有所差异。

影响录取结果查询时间的核心因素

1. 高校审核流程耗时

投档后,院校需审核考生成绩、专业要求、体检信息等档案材料,常规审核需3-5个工作日,但遇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调剂或退档争议等情况,审核周期可能延长至10天。

2. 批次类型差异

提前批:因涉及特殊招生类型(如艺术类、军校等),审核流程更复杂,通常需5-7天。

普通批次:多数院校在3-5天完成审核。

征集志愿批次:因需汇总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名单,结果更新可能延迟1-2天。

3. 退档及调剂处理

考生若未服从专业调剂或被退档,需等待退档流程结束后重新进入征集志愿流程,此阶段可能额外增加1-3天等待时间。

咸阳师范学院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学校位于大秦故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00余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留学生18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3个(师范类专业28个、非师范类专业25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2017年被确定为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国家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等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教材奖等52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7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X”证书试点学院项目等9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11个,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6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2000余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博士、硕士占比90%以上。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28人,咸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6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2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20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300余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陕西省吴宓研究会、陕西省刘古愚研究会、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咸阳发展研究院和泾阳茯茶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90余万册,特色文献10033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其中“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全国和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秦汉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7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000余名师生通过“项目”带动,分别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赴韩国开展交换交流、游学活动以及通过“2+2”“3+1”的形式赴美国、韩国留学攻读双学位和硕士、博士学位。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已培养留学生数百名。

建校4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1万余名高级应用型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陕西省“平安校园”等称号。2021年获批“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优质师范院校储备院校。2022年4月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参与帮扶高校,5月入选苏陕协作帮扶单位,6月被确定为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深入学习贯彻**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一流学院”建设和提高办学层次为重点,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