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高考资讯 >高考新闻 >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

时间: 高考新闻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通济渠。通济渠,作为隋朝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隋炀帝时期,动员了河南淮北等多地民众进行开掘。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

汴河,即通济渠,在隋炀帝时由河南淮北等地民众开掘而成。它从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再经黄河入汴水。通济渠始建于隋朝,为与“古汴渠(汳水)”区分,隋朝后被称为“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工程自公元605年启动,不到六年时间便宣告完成,全长逾两千公里。其中,通济渠作为连接黄河文明与淮河文明的重要通道,两岸城镇商业繁荣,店铺鳞次栉比。当时的宋州因大运河的开通而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知名的大都市,至北宋时期,更因其繁荣与兴盛而被设为南京。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盛况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同时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所杀的历史事件,以及对唐王朝的深刻警示。诗中,皮日休对隋炀帝的批判立场鲜明,但同时也不忘肯定隋朝大运河在客观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