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毛泽东曾对鲁迅先生作出高度评价,指出鲁迅的方向正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叶圣陶则认为,鲁迅先生的精神非但没有消逝,反而在不断发芽滋长,深深播散到大众的心中。郑振铎感慨,鲁迅先生的离世,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一位最勇敢的青年领导者,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位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别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称赞:“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丝毫没有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珍贵的品质。鲁迅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表示:“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据最大领土的作家。”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认为:“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他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众多具有民族形式、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富有民间特色,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通的性格,但也带有独特的民族特点。”他还称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诗人、学者郭沫若评价:“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开创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追求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现代思想启蒙家胡适则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向外力屈服,他是我们的人。”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此后成为他最具影响力的笔名。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享誉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