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地球科学学院 http://www.ces.cdut.edu.cn/

●学院概况

地球科学学院有近百年的光辉历史,其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重庆大学地质系,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骨干学院之一。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唐泌、李承三、常隆庆、刘祖彝、吴燕生、李之常、周晓和、丁毅、胡崇尧、张言森、边兆祥等均为本系创建时期的学科带头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不断壮大,学院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地学类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实力较强的地学教学、科研基地。

●师资力量

地球科学学院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24人,高级实验师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聘有名誉教授4人(刘宝珺院士、陈毓川院士、张国伟院士、多吉院士)。

●教学科研

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6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领域,2个工程硕士领域。学院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合作共建),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四川省特色专业,2个四川省重点学科,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在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勘查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3S技术及应用、地图制图、新型矿物岩石材料、矿业和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地质环境评价及保护、农业地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矿床学、矿物学、岩石学、空间信息技术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瑞士、奥地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联系。

●学生培养

学院以学生为本,视教学质量为学院生存之本。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人才,近三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

能源学院 http://www.energy.cdut.edu.cn/

●学院概况

能源学院是成都理工大学研究-教学型学院之一,拥有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是“油气藏地质和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单位。现办有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石油工程2个本科专业。办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3个专业的硕士、博士授权点和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地质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程领域硕士授权点,拥有“长江学者”特聘岗位。2007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2011年成立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所”和“提高采收率研究所”。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教师中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17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另外还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霍英东教学奖、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称号的教师。

●教学科研

学院现设有2个教学系,1个专业实验室和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承担国家“六五”至“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横向协作项目30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学院拥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十五”以来,学院承担了沙特、伊朗、阿曼、哈萨克斯坦等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科研有力地支持了教学。

●学生培养

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成果上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从本科到研究生教学中注重国际交流,设有多门双语专业课程,并与法国道达尔教授协会签署长期教学合作协议,在我院设立了“道达尔奖学金”。目前在校本科生934人,研究生530人。

在一批学术造诣深、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石油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http://hgy.cdut.edu.cn/college/

●学院概况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基础上,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建校以来,与学院直接有关的专业和学科点累计为国家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95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博士研究生17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3人,为国家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地质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和力学与工程系6个教学系,以及基础力学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下设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3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3600余人,其中,本科生2700余人,硕士研究生(含工程硕士)8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2人。学院现设6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结构分析;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自主设置)、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地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其中,地质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环境工程为部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36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7人、讲师50人、助教4人,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73%。另有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所外聘兼职教师9人。学院人才济济,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

●教学科研

学院科研成果显著,依托于“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已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委托项目6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6亿元,产生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省二等以上奖励30余项,出版专著50余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0余篇。此外,学院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10余项。

●学生培养

长期以来,我院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各类竞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至今,我院共获得各级奖励和荣誉485项,其中国际级奖励6项,国家级荣誉和奖励36项,省级奖励和荣誉28项,市级奖励和荣誉6项,校级奖励和荣誉409项。

地球物理学院 http://www.cog.cdut.edu.cn/

●学院概况

地球物理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成都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优势明显。长期以来,学院依托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地球物理博士学位点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秉承学以致用、内涵发展的办学方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4个教学系、4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物理基础教学部,以及一批校外实习基地。现有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应用物理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球物理学和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专业。拥有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6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建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我校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单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学历层次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授17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四川省百人计划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

●科研教学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50多项。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0余篇,完成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1项。获省、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建有省、校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科研团队各1个。目前学院承担了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3项。

●学生培养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教育,近年来学生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国家各级奖励27人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各级奖励10人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级奖励5人次;另有60余人次在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00余人次获得校级其他比赛奖励。每年均有许多毕业生被推荐保送或考入中科院、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院设有“刘光鼎地球物理奖学金”、“劳雷物探奖学金”、“桔灯奖学金”、“刘馥地球物理助学金”、“八月之星”学生创新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以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http://www.cnae.cdut.edu.cn/

●学院概况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的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对外称:三系),是我国当时在重点大学中组建的重点系。学院以核技术及应用、地球化学(铀矿地质)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优势特色学科,以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为骨干本科专业。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权资格,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7个工程领域硕士点、9个本科专业。目前在学院就读本科生267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97人。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地质“金锤奖”获得者1人,“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人。教师队伍中获批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教学科研

学院下设8个教学科研系,除每个专业均配备有专业实验室外,还有工程图学实验室和金工实习基地2个校级实验室、校级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依托“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核资源勘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四川省核资源与核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在全国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的21个实习基地,为全院师生开展科研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与实践条件。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1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学院与美、俄、加、澳、英、香港、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生培养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设立了金景福奖学金、地球化学人才奖学金等,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英语、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地质技能竞赛等。近5年,获得各类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国家级奖50多项,省级奖近160项,还有6位同学的科技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管理科学学院 http://www.cim.cdut.edu.cn/cim2010/

●学院概况

管理科学学院历经多年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管理为平台,地学资源为支撑,突出定量分析,拓展信息技术运用,进行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整合科研与教学资源、学院与学校教学资源、国内和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形成本科教学合力,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学院培养层次丰富,涵盖从专科(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国际合作办学)到博士的培养,是一所多学科结合渗透、富有特色的应用研究型学院。学院已培养本科学生1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生28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层次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工145人,专任教师119人,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2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团结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

●教学科研

学院现设有9个教学系(部),其中包括面向全校的基础数学教学部和8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数学地质、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点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专业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省级实验室、1个校级实验室、9个校外实习基地、1个教育培训中心(MBAMEM工程硕士)、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5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出版了包含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内的60多部公开教材。学院先后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共6项,其中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全国优秀工程铜奖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41篇、ISTP收录15篇、中文核心期刊262篇,出版专著100余部。

●学生培养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学院长期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科技立项、数学建模等国际大赛和全国大赛,并获得150多项国际、国内大赛奖励。2002年以来获得省以上科技成果学生43人。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作品竞赛三等奖2人次。数学建模国际竞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4人次、国家一等奖6人、二等奖10人,省一等奖27人、二等奖17人。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http://www.turp.cdut.edu.cn/

●学院概况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现有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林、建筑学4个本科专业,1个旅游管理(与英国知山大学合办,双文凭)专科专业。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项目管理(旅游开发与城乡建设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方向)工程硕士招生领域,第四纪地质学(景观地学、农业地质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秉承“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发扬“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以我校资源环境优势学科为基础,以大旅游、小城镇、风景园林和生态建筑为研究方向,按照“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功能,发展策划、规划、设计、管理“四位一体”的专业学科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另有外籍教师6人,客座教授7人。

●教学科研

学院设有旅游开发与管理系、城乡规划系、园林系、建筑学系、旅游管理国际合作项目部5个系(部),建有旅游与城乡规划实验中心。学院教职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和横向委托项目200余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培养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近年来学生获“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二等奖”、“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三等奖”、“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等奖励,100余人获得校级其他奖励。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http://www.cmcc.cdut.edu.cn/

●学院概况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是以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学科群为特色的学院。在5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科研出成果、以成果出人才、以人才促教育、以教育促品牌,实现了科研成果、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新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岩石矿物分析、相平衡与相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盐卤化工、油田化学等领域,已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科研特色和优势,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培养了6000余名材料与化学化工类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现有教职员工95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教学科研

学院设有5个教学系、2个教学实验室和一批校外实习基地。拥有6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及其涵盖的所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建有应用化学、材料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2个省级特色本科专业;建有“矿产资源化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矿产资源化学与矿物材料综合实验室”、材料与化学化工综合实验室以及一批特色实验室;与相关行业大型企业共建34个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1个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四川省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省级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近20部,其中教育部首批“面向21世纪教材”1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建有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共14门,在研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教学项目9项;SCI等检索收录论文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方面名列学校前茅。

●学生培养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近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700人。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为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斩露头角,获得各类成果奖项。2002年以来,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中获“挑战杯”国家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校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6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国际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西南地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除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学金项目外,学院还设立有“化学类专业80级校友奖学金”。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概况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信息、电子和计算机类优势学科群,具有学士、硕士授予权,是成都理工大学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单位。学院现有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系、物联网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1个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和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有8个硕士学位点、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本科专业有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研究生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353人,在校研究生373人。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9人,副教授26人,专职教师10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

●教学科研

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C/C++程序设计》1门,省级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4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工作,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科技成果奖30多项、国家专利20多项。

●学生培养

近三年来,学院学生获“全国三好学生标兵”1人次、全国第四届青少年创新奖1人次、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人次、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三等奖9人次、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6人次,另外还有100余人次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竞赛、四川省网络组网大赛、四川省网络安全大赛、成都市物理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大赛获奖,其他比赛获得校级奖励达400人次。

政治学院 http://www.zzxy.cdut.edu.cn/

●学院概况

2010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成立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学院的前身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系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自1978年我校开设“哲学师资班”以来,已有30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办学的历史和经验。2006年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硕士点,开始了学科发展的新里程,现已招收6届硕士研究生,2011年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凭借3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办学积淀,26年本科专业建设,学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国内相关领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为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精干的教师队伍,承担我校本专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和相关选修课程的教学。学院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21人,助教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6人(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百名优秀“两课”教师1人,省优秀“两课”教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技术后备人选4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此外,还聘请了一批包括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进一步充实了学院的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学院已经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学院现设有2个教学系(部)和一批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我院“小而精”的优势基础,学院科研工作成就显著,每年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开展名家系列讲座数十场。学院教师先后参研“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主持教育部项目11项,省厅级项目23项,纵向科研项目总经费近300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6项,省级教学比赛奖6项。

●学生培养

学院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精英式教育,学院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导师制。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科技立项活动。

法学院 http://www.wfxy.cdut.edu.cn/

●学院概况

文法学院正式组建于2002年,其前身社会科学系于1985年成立,是四川省理工类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单位。在2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承人文知识为己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应用性与社会适应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现已毕业本、专科生5285人,硕士生300人。向各类重点大学输送了百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一支教学严谨、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

●教学科研

目前,学院拥有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和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400余人。设有“致高律师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法学专业学生。拥有应用社会学研究所、大学生犯罪防控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基地。拥有图情中心、法学实验室(含模拟法庭)、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实验室、公共管理与电子政务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等实验室;先后与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成华区法院、成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四川衡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了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与成都市妇联、成都市成华区各局机关和部分街道办事处、锦江区及金牛区部分街道办事处以及成都市部分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成都市成华区人事局建立的“人才实验室”,并通过毕业实习搭建了学生就业平台;与成都市成华区民政局、成华区团委、成都市锦江区民政局、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义工)实践教学基地,还与四川省德阳市、宜宾市、广安市、雅安市、绵阳市、巴中市、达州市等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提供了条件。近四年科研立项9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7项(含2项子课题)、省级课题46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发表论文276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4篇,CSSCI收录45篇),出版专著、教材40部。获省、市级奖35项。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近年来承担了省、校教改项目20余项,获精品课程立项6门。

●学生培养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集体和个人多次获得“全国三好班集体”、“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班集体”等称号,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一次,并在全省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多次荣获佳绩。

外国语学院 http://www.clc.cdut.edu.cn/

●学院概况

外国语学院自1956年建校至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历经外语教研室、外语教学部、外语系和外国语学院4个发展阶段。1978年开始为原地矿部、科技部、冶金部、国土资源部、中科院等多个中央部委举办了30多期英、日、法、俄、德语出国人员外语培训班,1993年开始招收外语本科专业,2001年建立外语硕士点。学院曾任国土资源部高校外语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现为四川省高校外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翻译证书考委会15个委员单位之一、四川省公务员出国外语培训基地、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外语培训基地。学院现有英语、日语2个本科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硕士2个硕士点,现有本科生和研究生1600余人。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教授12人(英语教授11人、日语教授1人)、副教授26人;另外每年聘请外籍教师10-12人。

●教学科研

学院设有5个系部、1个外语电教中心、1个图情中心、13个校外实习教育基地。学院建有翻译研究、英美语言文化和日本语言文3个研究中心。英语专业现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日语专业建有四川省唯一1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在日本大和语言教育学院建立了海外教育实习基地,学生可在第四学年选择赴日本大和语言教育学院学习。学院教师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180多部,发表论文700多篇,获得省、市教学科研成果奖30多项,完成300多项口、笔译项目。学院在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级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流的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了较突出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学院图情室拥有8000多种、20000多册外语藏书和160多种外文期刊杂志,3000多种、7000多盘(盒)外语音像资料。外语电教中心拥有同传实验室、笔译实验室、视听翻译室、外教口语沙龙、外语自主学习中心(324座)、通用语言实验室(920座)等。

●学生培养

学院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外语基础、丰富外国文化知识、一定专业方向知识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多次在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中译杯”口译大赛、“外研社杯”和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中获得西南地区特等奖、全国决赛三等奖、四川省特等奖等。毕业生有的考取了联合国同声传译,有的担任省人民政府首席翻译,有的就业于国务院新闻办、外交部、对外经贸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多数毕业生受聘于跨国公司、合资企业等。同时,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内外100多所著名大学的外语、外交、外贸、翻译、经济、法律、管理、传媒、对外汉语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商学院 http://www.cc.cdut.edu.cn/

●学院概况

商学院是一个拥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秉承“让我们分享智慧”的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培养具有实干精神、良好道德、敢于创新的商界精英。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能力出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建有四川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财政部“资源与环境价值计量和决策” 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四川省资源与环境经济普及基地,并与企业合作共建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构筑有力平台,培养的学生以富有实干精神、理论功底扎实而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已培养本专科学生7000余人,现有在校本科生3000余人。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教授9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多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同时学院还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精英作为兼职教授。

●教学科研

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建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8个二级专业;与其他学院共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传播学、MBA等硕士点。学院重视科研,并以科研促进教学,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等100余项,多项成果被省市领导批示,获得科技成果奖和教改奖励1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地质科技奖、省政府三等奖等;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近年来完成了包括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教学改革项目60余项。

●学生培养

学院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获“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人次,一、二、三等奖40余人次;挑战杯创业大赛省级二、三等奖8人次;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1人次;四川省高校管理咨询精英挑战赛三等奖7人次;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二、三奖9人次;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二等奖5人次。学院还开展了校运会大型团体操表演、商业文化艺术节、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月、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http://www.ccsa.cdut.edu.cn/

●学院概况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系成都理工大学直属教学单位,既是学校学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学校的艺术学科门类,又是对全校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的基地。下设电影电视系、表演与播音系、美术系、传播系4个教学系,现有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戏剧影视文学、艺术设计6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和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2个非艺术类本科专业,1个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生2300余人。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在业界享有一定声誉的教授、专家,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57人。学院还聘请了30多位业内外知名人士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实验设施

学院硬件条件优良,建有影视制作实验室、设计艺术实验室两个实验基地,并拥有一个电视台和若干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建传播艺术大楼即将投入使用,设备总值近千万元人民币,能满足教学及高端影视创作的需要。

●教学科研

学院建有电视科教纪录片研究所、川剧艺术研究所、传媒艺术教育研究所3个研究基地。先后承担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拍摄制作影视作品80部(集),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飞天奖、全国及省级“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金话筒”奖、全国铜标识设计大赛银奖等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广播影视类专业采用“三四五”模式和“直接教学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业界需要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取得显著成效。

●学生培养

十多年来,学院致力于创新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在全国192个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进行的教学水平排名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排名全国第20位,四川省排名第一。目前,学院已培养出一批在影视界享有一定声誉的节目主持人、广电编导、广告策划人和艺术设计师。毕业生就业范围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传播机构、艺术团体等部门,就业单位包括了新华社、国家审计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电台、报业集团等机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体育学院 http://www.tyxy.cdut.edu.cn/

●学院概况

体育学院是原成都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的基础上,于2010年11月组建成立,2007年7月招收首届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学院主要承担培养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和公体教学、群体训练、运动竞赛等工作,学院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和自身数十年的积淀,发扬“不甘平庸,勇于超越;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力争把学院建成在四川省属高校和西部同类院校本学科专业中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教学型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2人,讲师19人;有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8人,国家级裁判员5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一级裁判26人。

●教学科研

学院拥有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游泳场、攀岩场、网球场、健身房、羽毛球场、拓展中心等设施,总面积160000平方米。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各1项,主持其他省(厅)级项目2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其中CSSCI收录16篇。主编教材8部,出版专著7部。学院近年获全国和省级学术报告会一、二等奖20余项,省级教学科研团队比赛二等奖1项,建有校级精品课程4门。

●学生培养

学院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大学生田径、攀岩、定向越野、篮球、网球、健身气功比赛中曾获得冠、亚军和一、二、三等奖等。同时,积极开展演讲比赛、舞蹈大赛、素质拓展大赛、体育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应用技术学院 http://www.yyjs.cdut.edu.cn/

●学院概况

应用技术学院是成都理工大学面向社会举办高职高专层次应用技术教育的二级学院。学院位于成都理工大学南校区,占地面积120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教学、实习实训及生活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7人,其中1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4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已逐步建设起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学院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办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紧密和企业联合,充分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形成了在工学结合方面优势凸显、特色明显、社会需求率高的专业,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

●学生培养

学院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以强化技能教育为培养特色,并结合行业准入,把学生培养成为既符合国家学历规定的标准,又具备进入行业所需的技能等级证、资格证、执业证等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制定有严格的校纪校规和学籍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学生奖励制度。培养综合素质高、创业就业能力强,深受社会各业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