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湖南高考 >湖南大学介绍 >湖南大学点评 >

2025年湖南女子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湖南 大学点评

湖南女子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湖南女子学院录取规则:

湖南女子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 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实施。
第十五条 学校文理科提档比例为1: 1.01,生源省招生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普通文理科考生专业录取原则
(一)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若投档成绩相同则按语文、数学、外语排序,单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按数学、语文、外语排序);若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则退档。
(二)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艺术类本科专业考生的录取
(一)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编导专业采用新疆艺术学院校考成绩外,其他拟招生省份艺术类专业成绩采用各省统考或联考成绩。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考生的专业成绩、文化成绩均须达到所在省(市、区)相应艺术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我校投放了艺术类招生计划的省份,艺术类专业考生的录取办法执行生源所在省份的相关政策;如生源所在省份无明确政策规定,则按我校录取规则录取,原则如下:1.美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专业成绩×70%+文化成绩×30%)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则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如专业成绩再相同,则再按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文化成绩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外语排序从高到低录取;2.音乐类、舞蹈编导专业则在文化专业成绩双上线前提下,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文化成绩高者优先,若文化成绩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到低录取。
第十八条 实行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录取结果将及时在学校招生网及招生公众号公布。
第十九条 学校认可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有关加分或降分的规定。

湖南女子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老年学(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数字经济(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时尚传播(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酒店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舞蹈编导(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音乐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家政学(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女性学(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社会工作(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湖南女子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湖南女子学院简介

湖南女子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85年,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全国三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国女子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怀。建校之初,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祖国的兴旺发达,需要更多的妇女人才”;原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担任学校名誉校长;陈慕华、彭珮云、顾秀莲、陈至立等先后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
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服务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设规模适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卓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理念:秉承“懿德睿智 笃行臻美”的校训精神,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培育“求真、求善、求美、求精”的校风,“爱生、善教、博学、创新”的教风,“明礼、修身、乐学、自强”的学风。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烈,具有“四自”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与省人民政府毗邻,占地面积39.83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26.43万册,电子图书68.36万册。现有省级及以上实践育人平台23个,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场所182间,校外实习基地144个。建有多功能体育馆,教学所需的体育配套设施完备。校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2万余人,是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校园、湖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7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30人,具有博士学位120人、具有硕士学位461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人选、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构建了一支职业道德高尚、爱生善教、博学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学校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核动力。
学科专业:学校构建了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女性教育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聚焦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理清学科建设思路,形成“343”学科布局,即以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和“一流应用型学科”为目标,组建数智技术与女性发展、社会治理与现代服务、文化传承与数字传播3个应用特色学科群,加强社会学、工商管理学、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4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3个校级应用特色学科,着力实现“四高”学科建设工程,实施“13大”学科建设计划,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设有10个二级院(部),34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分类发展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数字经济与工商管理、文化创意与传播、师范教育与人文艺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专业群;围绕“一老一小一女性”形成办学特色,打造一批知名专业品牌,拥有2个(家政学、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教育部特设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科学研究:学校拥有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家政发展研究中心”“湖湘礼乐文化素养培育与传播中心”“管理会计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心”、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基地”等10余个省级及以上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唯一的服务类现代产业学院“家政产业学院”,24个校级研究机构(中心),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女性教育发展史馆。
对外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美、澳、日、韩、俄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或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推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全面开展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培训、交换等合作项目。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2021年5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一核两基”“五聚五建”的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点;紧紧围绕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两个战略基点;聚焦“申硕”、聚焦“双一流”、聚焦高水平人才队伍、聚焦内部治理、聚焦民生福祉;建设特色女院、建设创新女院、建设活力女院、建设美丽女院、建设幸福女院。湖南女子学院正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奋力绘就更加恢弘的“女院蓝图”,开启更加灿烂的“女院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