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379分及对应位次
时间:
山西 专业介绍
在山西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三江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东北大学、东华大学等大学。其中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412分、其中三江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395分、其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506分。
山西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
1、在山西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12分、对应的位次为7939。
2、在山西三江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95分、对应的位次为18635。
3、在山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6分、对应的位次为44176。
4、在山西上海电机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3分、对应的位次为45816。
5、在山西东北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6分、对应的位次为4755。
院校名称 | 招生方向 | 学科 | 批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方向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 | 理科 | 本二B | 智能制造工程 | 426 | 95402 | ||
河北工业大学 | 理科 | 本一A | 智能制造工程 | 595 | 8850 | ||
山西工学院 | 理科 | 本二B | 智能制造工程 | 428 | 94048 | ||
天津理工大学 | 理科 | 本一B | 智能制造工程 | 540 | 27528 | ||
上海建桥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382 | 26114 | ||
大连理工大学 | 理科 | 本一A | 智能制造工程 | (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英语强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学生分流时专业任选。入校后可选拔进入机械日强班材料中日精英班) | 632 | 2697 |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理科 | 本二A | 智能制造工程 | 470 | 65414 | ||
西安科技大学 | 理科 | 本一B | 智能制造工程 | 544 | 25827 | ||
湖南科技大学 | 理科 | 本一B | 智能制造工程 | 540 | 27528 | ||
山东英才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办学地点北校区) | 380 | 27256 | |
黄淮学院 | 理科 | 本二B | 智能制造工程 | 434 | 89969 | ||
厦门工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379 | 27805 | ||
西安工业大学 | 理科 | 本一B | 智能制造工程 | 559 | 19846 |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383 | 25545 | ||
山西大同大学 | 理科 | 本二A | 智能制造工程 | (办学地点新平旺校区) | 467 | 67425 | |
江南大学 | 理科 | 本一A | 智能制造工程 | (该校专业办学地点霞客湾校区) | 599 | 7989 | |
东华大学 | 理科 | 本一A | 智能制造工程 | 589 | 10334 |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415 | 5971 | ||
宿迁学院 | 理科 | 本二B | 智能制造工程 | 468 | 66752 | ||
南昌理工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393 | 19829 | ||
常州大学 | 理科 | 本一B | 智能制造工程 | (办学地点西太湖校区) | 543 | 26259 | |
宁夏理工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384 | 24968 | ||
河南理工大学 | 理科 | 本二A | 智能制造工程 | 505 | 44723 |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科 | 本一B | 智能制造工程 | 513 | 40467 | ||
济南大学 | 理科 | 本一B | 智能制造工程 | 531 | 31639 | ||
湘潭大学 | 理科 | 本一A | 智能制造工程 | 560 | 19452 | ||
天津仁爱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381 | 26672 |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理科 | 本二C | 智能制造工程 | 418 | 3986 | ||
营口理工学院 | 理科 | 本二B | 智能制造工程 | 457 | 74197 | ||
长春工业大学 | 理科 | 本二A | 智能制造工程 | 501 | 46930 |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
智能制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强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工业以太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集成,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